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营文旅广电发〔2021〕 2号 关于印发《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11-19

【字号:

分享:

 关于印发《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文旅广电局、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工作实施方案》

营口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2021年11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1:

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不断提升我市文化的创造力影响力,推动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决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关于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以“科学保护、提高能力、弘扬价值、发展振兴”为主要任务,始终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非遗”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我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不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积极推动我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水平融合、高质量发展工作模式,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不断探索“非遗保护+文旅融合”的有效工作方法,发挥政府在发展方向、规划布局、政策支持、营造环境、创造条件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市场主体在投资、运营方面的积极性,加快“非遗”进景区的建设步伐。

(二)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提升“非遗”项目融入性,增强“非遗”展示互动性,渲染“非遗”活动代入感,满足群众不断增长对高质量旅游的需求,加强旅游景区与本地“非遗”项目合作,在景区内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陈、展示、展演、体验活动,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全程共享“非遗”活态魅力,推动“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推进“非遗”在社会发展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

(三)坚持全要素相融合。“非遗”项目进景区是在保护传承非遗资源的基础上,突破时间、空间、形式的限制,增强“非遗”项目融入性、展示互动性、活动代入感,充分满足游客在旅游当中的感知娱乐愿望,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将“非遗”融入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拉动旅游综合消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实现全域旅游经济发展。

(四)坚持公益为主、补助资金为辅。实施“非遗”项目进景区既是对景区旅游项目的提升和扩展,也是为“非遗”项目的展示、展演提供宣传展览场所,同时也是惠民工程,既要体现公益性,也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

三、工作目标

全面实施“非遗”项目进景区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共同发展,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的融合提供新途径,形成发展新优势。鼓励“非遗”项目进驻3A级以上景区;同时鼓励有条件的景区、乡村旅游景点等积极开展“非遗”进景区工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四、重点任务

(一)非遗载体进景区。非物质文化具有很大的产品再转化、再拓展、再提升、再辐射意义,可以通过丰富景区“非遗”宣传载体提升“非遗”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根据景区特点,将民间文学、民俗风情等融入旅游景区规划,可以采用景区内建设“非遗”长廊、“非遗”展板等形式体现“非遗”元素,拓展“非遗”进景区的方式。

(二)传统舞台艺术展演进景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以旅游方式频繁走进旅游景区、文化场所及温泉度假区等,是“非遗”传承和文化传播的参与者。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及重要活动日,开展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增加景区人气,提升景区人文环境。

(三)传统技艺进景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旅游产品可以形成一种旅游业态,开发具有营口特色的“非遗”产品及文创衍生品,开展传统技艺展示和现场互动体验,加强“非遗”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对接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人群,可以选择在景区步道、广场、休息区等景区公共区域,用流动摊位的形式对传统美术、技艺等工艺类项目进行制作、表演、销售,并将特色鲜明的非遗元素和符号植入景区旅游产品,打造辨识度高的景区“非遗”文创品牌,发挥“非遗”项目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特点,拓展传统手工技艺产品进景区展销渠道,实现“非遗”项目进景区优势最大化。

五、工作要求

(一)提供保障平台。各有关非遗保护单位和景区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将“非遗”进景区工作作为文旅融合和“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工作,认真落实,研究和制定制度及资金支持政策,旅游景区要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保障体系。

(二)精心组织安排。加强挖掘、整理、研发非遗产品、演艺节目、旅游商品,精心制订切合实际的实施方案,确保取得良好成效,引导“非遗”项目单位与旅游景区企业合作、合资等形式,形成“非遗”项目与旅游景区互惠共赢的新格局。

(三)加强宣传推广。将“非遗”进景区纳入旅游推介线路,融入研学游活动,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重点推广,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省级或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