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第7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29

【字号:

分享:

邢安强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切实做大做强营口特色旅游文化事业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局以打造环渤海高品质“文体旅”目的地为目标,以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抓手,突出构建“河海泉城 休闲营口”旅游品牌,推动河海旅游项目建设,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群众文体旅活动,营口市都市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强化文体旅顶层设计,科学做好规划。营口作为联结沈阳都市圈和沿海经济带的中间枢纽城市,具有承启东西、连贯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营口市文化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地势特点和“山海河林泉”资源特色,提出“两核三带四组团”的发展格局。“两核”指百年商埠河海港城休闲旅游核心,滨海温泉旅游产业核心。“三带”指辽河文化产业带、黄金海岸休闲旅游带、乡村生态旅游带。“四组团”指滨海娱乐、温泉康养、辽河文化、生态沟域四种文旅业态。2023年我省召开辽宁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后,我们全面梳理营口优势资源,印发《营口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突出优势化、差异化、集群化特色,提出“两区两带”产业发展布局,推动文体旅业态融合发展。

二是挖掘特色资源,打造文旅新场景。营口是东北最早对外开埠的城市,曾是东北的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宗教文化传播中心及各种物资的集散地,是当时东北沿海地区商业贸易最繁荣、税收额最高的海口,曾有十几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随着金融贸易的发展,营口的银炉业应运而生,是中国民族金融业的起兴之地。东北地区第一个海关、第一个红十字地方分会均设在营口,营口是唯一有大龙邮票发行记录的地方。近年来,我局以辽河文化产业带为核心,深度挖掘河海文化、金牛山文化、雷锋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突出营口厚重的文化内涵和西海岸鸟浪翱翔、夕阳入海的浪漫特征,重点发展文化展示、科普宣传、网红打卡、文旅商贸等业态,再现“百年港城”的厚重底蕴。近年来,我市把建设“辽河文化产业带”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编制了《“辽河文化产业带”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让总长度约42公里沿岸线的大辽河华丽转身。增加旅游设施产品,推进大船坞、营纸苇田抽水站等“工业遗存”升级焕新,建设渔市码头、潜龙乐园、玻璃栈道、游艇俱乐部等文旅项目,宣传“夕阳入海”“仙鹤湾”“鸟浪广场”等网红打卡地,举办赏花观鸟启动仪式、旅游风光摄影大展、辽河老街开街仪式等活动,让营口人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三是开发乡村旅游项目,丰富乡村旅游资源。营口地区总的地势是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自然形成东部山区、中部丘陵、西部平原的地貌特征。我市境内有大小山峰2800座,较为出名的有赤山(4A)、望儿山(4A)、黄丫口(3A)、青龙山(3A)、雪帽山(3A)、猫耳岭、老轿顶、迷镇山等。为让游客体验绿色、悠闲、探险等假日慢生活,我市以山川沟域、森林公园、自然河流、乡村农家等资源,不断焕新升级,开发登山踏青、乡村民宿、户外露营、骑行自驾等乡村旅游业态,展现营口山乡森林栖息地风貌。完善乡村基础服务,挖掘村史民俗资源,投资160万元建设16座各具特色的村史馆,投资1500万元建设300余个农村文化(体育)广场。每年开展“五进七送”文化演出、戏曲进乡村、送文化下乡等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各县区开展“四季村晚”活动,鲅鱼圈区芦屯镇留屯村入选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加强乡村文旅品牌建设,以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2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节点,因地制宜开发乡村休闲、农耕体验、旅游民宿、游玩观光等业态,推动土特产品、手工艺品销售,鼓励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旅游民宿,评选20家精品旅游民宿。丰富乡村文体旅产品供给,结合东部山区水清山秀的优势,发展近郊旅和生态游,加强永远角湿地、仙鹤湾等生态旅游品牌,设计推出登山踏青、生态自驾、露营采摘、骑行摄影等多条自驾游、骑行线路,推动农田认养、水果采摘、赏花踏青等新业态开发,望儿山景区、青山谷、派.拾光研学基地、念初时光农场等纷纷推出户外露营地,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打卡拍照。

四是培育本土营菜品牌。积极组织企业参与辽宁餐饮品岸评选工作,大石桥蟠龙美食街获评“辽宁美食街”,站前区金刚山烤肉店、驴官儿渔嘉宴餐饮店、西市区鱼岛码头美食店、鲅鱼圈区大嘴粗粮海鲜舫等4家饭店获评“辽宁小吃名店”,营口聚银君悦酒店主厨赵勇、孙福祥,驴官渔嘉宴餐饮店主厨王凤宝,营口快乐风味居主厨李明获评“辽菜师傅”。营口聚银君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营口市站前区 凯伦咖啡盼盼路店等9家企业获评辽宁省5A 级绿色餐饮企业,营口香煎鲅鱼获评辽宁十大名小吃,浇汁大头宝、酸菜锅获评辽 菜十大名菜,菅口天驴八部、营口大骨汤包获评辽宁风味小吃。

下一步,我们工作重点将以辽河文化产业带和港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为依托,做大做强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和产业。深入挖掘河海文化、母爱文化、雷锋文化等特色内涵,用好山水、河海、温泉、冰雪等自然生态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创新文体旅消费场景,规范市场环境秩序,提升市民游客的体验感和口碑评价,为营口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发挥文旅力量,为辽宁省建设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做出重要支撑。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